紫竹院租辦公室公園內,又稱“慈禧梳妝樓”的報恩樓向市民開放 攝/法制晚報記者劉暢
  本報訊(實習記者耿mSATA學清) 位於紫竹院公園內的近萬平方米行宮建築群完成修繕復建,正式向游客開放,歷經400餘年風雨的明代皇家廟宇——紫竹禪院首露真容。
  記者上午從紫竹院公園瞭解到,經多方史料搜集,其融合佛教殿堂、造像儀軌及北京皇家寺院園林特點復建。整體佈局為二進院落,主要建築有天王殿(山門殿)、伽藍殿、祖師殿、大雄寶殿台東民宿、地藏殿、彌陀殿、觀音殿7個殿堂,共供奉佛像、羅漢像等49尊。
  此次復建2010年固態硬碟動工,行宮建築群分行宮及禪院兩部分,相傳乾隆御筆的“福蔭紫竹院”匾額懸掛在行宮院正中。建築群東側即紫竹禪院,為佛教寺院,始建於明萬曆五年(1577年)。當年慈聖皇太后在廣源閘西側興建萬壽寺時,也在這裡建造了一座廟宇作為萬壽寺下院,供奉觀世音菩薩。
  清代行宮是乾隆十六年(1751年)添建,用來承辦帝後水路出游換船事宜。行宮呈東褐藻糖膠西對稱格局,中軸線最南端為大門,中部為前殿,北端為報恩樓,仿照承德避暑山莊“康熙三十六景”中的“煙波致爽樓”形制而建。
  “報恩樓”為乾隆御筆,寓意為報答佛祖的恩惠和先帝的福蔭。相傳當年慈禧皇太后前往萬壽寺拈香禮佛前要在報恩樓梳妝及用早膳,因而報恩樓又稱“慈禧梳妝樓”,現樓內存有慈禧使用過的穿衣鏡。此外,報恩樓將舉行清代皇室展,包括末代皇帝溥儀的一些從未向外公佈過的影像資料。
  前殿是北平解放時為數不多的建築遺存,也是行宮中規制最高的建築,相傳為清代皇帝的辦公場所。清乾隆年間,行宮中曾建有二宮門。北平解放時,主體建築被破壞,僅剩地基。1952-1983年,這裡一直作為總參三部幼兒園的兒童活動室。
  “重建後的行宮院落與史料中清代樣式有很大不同,主要原因是民國時拆改痕跡大,此次只以現存建築民國風貌為準恢復。”紫竹院公園相關負責人介紹,昔日皇家別院今後主要承載文化展示作用,分設紫竹院藏畫、文玩雜項、玉石珍珠、當代書畫、珍瓷刺繡、清代傢具歷史圖片、玉雕彩繪版畫等七個專題展廳,展示各地徵集藏品700餘件。
  文化展定期更換展品,票價10元,學生、老年人、殘疾人等可享半價或免票。
(原標題:紫竹院公園近萬平方米行宮建築群修繕後開放)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bd01bdsiov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